全国人大代表廖昌永建议 用年轻化流行化的舞台手段解读红色档案
2022-04-01
点击率:
去年,在建党百年之际,一场让观众“沉浸式”了解上海“红色印记”的原创音乐剧——《忠诚》,在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和上音歌剧院成功上演。演出期间,剧场内座无虚席,一票难求,新媒体平台上也收获了众多追剧的“粉丝”。“国际范儿”的音乐、引人入胜的剧情、简洁而富新意的舞美和多媒体呈现方式……该剧刷新了人们对红色题材音乐剧的认知。
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强调,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、利用好。
“伟大道理要有人能懂,红色经典要让人爱看。《忠诚》的实践经验表明,以现代审美诠释历史,在严肃的档案记述中注入情感温度并与时代连接,让年轻人去感动年轻人,让年轻人去感召年轻人,这一效果是非常好的,也容易被观众接受和喜爱。”作为该剧的出品人之一,全国人大代表、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,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。
《忠诚》讲述了张唯一、陈为人、韩慧英、陈来生等我党地下工作者在20世纪接力守护“中央文库”、完成光荣使命的故事。剧中建构双时空结构,舞台上,一群当代大学生置身于档案馆内,他们从档案中回望历史,汲取革命前辈不畏牺牲、忠诚担当的精神力量,在历史和现实中建立起了可亲近的关联。
该剧的创作自2018年起开始酝酿,并与档案部门展开深度合作。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作为顾问单位,对该剧的创排给予高度关注;上海市档案局馆作为指导单位,为主创团队查询第一手史料、开展口述历史采访、寻访“中央文库”守护者后人等提供了帮助。演出期间,上海市档案局馆还专门为演出配套呈现了以“档案里的‘一号机密’”为主题的小型档案陈列展,让观众通过品读一件件珍贵档案获得心灵的触动与精神的洗礼。
“通过此次与档案部门和各方面的跨界合作,我们为红色档案资源的挖掘利用打开了一个全新视角,开启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。”廖昌永说,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、初心始发地、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,许多重要事件和活动都在这里发生,“中央文库”是其中一个缩影。《忠诚》选取了当下流行的音乐剧作为载体,用年轻化、流行化的舞台手段解读历史、诠释主题,使红色档案资源变得更加生动鲜活,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光彩。
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音乐院校,也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和中国红色音乐文化的发源地,红色血脉在一批又一批经典佳作中延绵流淌。近年来,上海音乐学院结合重大历史节点,持续推出红色主题剧目,将传承红色基因与原创红色主题文艺作品相结合,以“教创演研”一体化的教学模式,打造“音乐思政”大思政格局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2021年,上海音乐学院党委整体策划推出的7部体裁多样的红色作品,不仅成为学校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,也为上海乃至全国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优质素材。
“剧本即课本,学生们边演、边做、边学,整个排演过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音乐党史课。”廖昌永说,通过与音乐艺术融合,红色档案可以转化为音乐院校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素材,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作用。
《忠诚》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学生的毕业大戏,剧组专门在排演期间设立了临时党支部,剧组两名学生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演出后,教师将该剧引入思政课堂,学生们依托排演经历在课堂上作主题展示分享,撰写相关课程论文,实现了将“立德树人”融入文艺创作和艺术实践全过程的目的。
“我们将继续深化与档案部门的合作,从历史中汲取创作之源,用音乐让红色档案‘活’起来。”廖昌永表示,上海音乐学院今后将继续立足于学科优势和特色,持续谱写讴歌时代、讴歌人民的新时代之声。同时,将不断推动学院自身档案事业发展,尤其是校史文化建设,在档案中追根溯源,寻找前辈们为中国音乐教育付出的智慧和释放的理念光芒,为红色档案资源建设添砖加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