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人大代表方豪龙建议
将乡村数字档案打造成“千万工程”的亮丽名片

信息来源:

发布时间:

2024-03-07

点击率:

全国人大代表 方豪龙

  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,学习运用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经验,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正是“千万工程”的直接受益者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人大代表、李祖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方豪龙带来的建议便与此相关。

    “去年9月20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考察调研,站在村口题写着‘缩影’二字的门楼前殷殷叮嘱,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,是浙江‘千万工程’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,要再接再厉,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成绩。”回想当时的情景,一路陪同总书记考察的方豪龙倍感激动,更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
    从曾经的“水牛角村”(意为“看不到发展希望的穷村”)到现在的“国际文化创客村”,“千万工程”如何改变了李祖村的发展面貌?从档案中,可以看到一个个关键节点:2004年,在“千万工程”的带动下,该村从村民最关心的水体治理入手,改善居住环境;2005年,启动“小五化”建设,开展道路硬化、路灯亮化、卫生洁化、家庭美化、环境优化工程;2017年,抓住义乌打造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的契机,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;2020年,在浙江省深化“千万工程”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召开前夕,邀请职业经理人来村里负责运营……

    档案显示,现如今,常住人口700多人的李祖村集聚了62个文旅创业项目,包括露营基地、生态花园农场、美食街、咖啡馆、扎染手工艺品店等众多业态,一年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,创客队伍累计带动消费1500万元。村民人均年收入更是节节攀升,从20年前不到5000元增至去年6万元。村集体经营收入也取得新突破,去年已达356万元。

    其中凝结了哪些共富经验?方豪龙认为,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,只有激活“育才、引才、聚才、识才、用才、护才”的“一池春水”,才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。

    如何激活?他基于日常工作和实地调研给出对策:发挥乡村数字档案作用,将其打造成“千万工程”的亮丽名片。实施“千万工程”后,李祖村的环境和氛围非常好,吸引了很多大学生来此创业,但他们中大多数缺乏农村生活、农业生产经营、创业等方面的实际经验,对党委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只是略知一二,这让部分政策在落地时堵在“最后一公里”,效果打了折扣,“要加大乡村数字档案供给,使乡村创业政策方便可及,让来村里创业的年轻创客得到全方位、全过程的一站式政策咨询服务”。

    这一建议极具操作性。在“千万工程”推进过程中,各地普遍建设了县乡一体的档案信息化平台。可充分依托现有村级档案信息管理平台,收集各级政府关于返乡创业的政策文件,及时向创客提供乡村振兴、减税降费、创业补贴、招商项目等方面的政策信息。通过数字档案一站式供给,推进乡村创业政策个性定制、精准推送、直达快享。

    为什么如此强调档案的作用?这和方豪龙的工作习惯密切相关。多年来,他车子的副驾驶位上总是放着一沓文件。在他看来,村干部不下田间地头只在办公室枯坐是做不好工作的,“我的车子就是办公室。材料放在这儿,找起来更方便。找到了材料,也就找到了办事的依据和方法,自然事半功倍”。

    正因此,他十分重视乡村数字档案的收集工作,“村里很多网红人气小店在抖音和小红书开直播、发视频,我们也上线了微信小程序‘有礼的祖儿’,聚集了一批‘云村民’。在引来流量、打造IP的同时,大量数字档案资源不断形成和积累。要收集好这些文案、图片、视频和数据,既留存发展变化,也为未来利用打下资源基础”。

    档案利用效能已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得到发挥。为了让创客愿意来、留得住,街道和村里没少下功夫:出台“三年免租”等一系列招商措施,制定孵化、培训方案,向社会招募职业经理人,由专业团队规范运营等。同时,通过定期走访、面对面交流,帮助创客解决发展空间、劳资纠纷、政策落地等方面的难题,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,使其得以一心一意扎根农村、深耕农村。随着越来越多创客成为村里的新居民,乡村治理方式也正在发生变革。通过让各类数字档案资源加快融入“基层智治”平台,不断扩大利用覆盖面,有助于充分发挥乡村数字档案凭证溯源和参谋助手作用,在乡村数字化治理中保障好新老村民的切身利益。

    “乡村振兴需要数字赋能,数字档案正是其中的重要支撑”,方豪龙建议,各级档案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力度,有针对性地提供乡村数字档案建设指导服务,尤其是在档案服务引育“新农人”、融合“新业态”、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等方面办实事、出实效,讲好新时代“千万工程”创新迭代故事。